臨終關懷

面臨親人即將過世,是件很煎熬也很不容易的事,不捨激動是免不了的心理反應,悲傷難過也是正常的情緒表達。但是,除了傷心難過,在親人即將離我們而去之前,我們並非什麼都不能做。採取積極的臨終關懷和照護行動,可以讓摯愛的親人在寧靜、舒服、溫馨的環境中,獲得最無私、最真誠、也最慈悲的關懷和祝福,以便安祥、平靜、從容的做好死亡準備,坦然面對即將到來的死亡。 在親人臨終之際,家屬可給予的臨終關懷有幾個面向。第一個面向是身體和環境上的安排與照護;第二個面向是傾聽心聲並協助完成心願;第三個面向則是協助並給予心理靈性上的支持與關懷。 只有做好死亡準備的人,才能安心地放下人世間的一切,坦然面對死亡;而也唯有真誠地關懷臨終的家人,才能讓我們毫無遺憾地繼續我們的人生。

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,大多數的疾病多可治癒或是受到控制。但對某些不可治癒的末期疾病,延長生命的做法反而帶給患者更多更長的痛苦。臨終時刻施予無意義的急救治療時,家屬陪伴的過程中也常承受極大的哀傷及深深的後悔。



基於上述情況,全世界對於末期疾病的醫療原則開始有了安寧緩和醫療的觀念:對於末期疾病患者,選擇安寧緩和醫療,可使患者更有尊嚴的邁向臨終,無遺憾且安祥的度過生命臨終階段。



我國早在民國89年就已通過安寧緩和醫療條例,針對末期疾病患者可不施以心肺復甦術而選擇安寧緩和照護。末期疾病患者不限於末期癌症患者,安寧緩和醫療的地點不限於病房,也可在自己家裡。然而大多數人的觀念以為安寧照護只針對癌症末期患者,安寧病房只收治末期癌症患者。



中央健保局於2009年9月公佈八大非癌疾病末期安寧療護,就是針對八種非癌疾病的末期病患納入健保給付的安寧療護對象。「八大非癌疾病末期安寧療護」項目涵蓋:老年期及初老期器質性精神病態、其他大腦變質、心臟衰竭、慢性氣道阻塞、肺部其他疾病、慢性肝病及肝硬化、急性腎衰竭、慢性腎衰竭及腎衰竭。
一、平日應學習建立坦然、正確的生死觀念。
二、老年後能學習面對和接受病痛,並擁有高尊嚴、高度自主和生活品質的老年生活。
三、臨終前身體受到最完善、最妥適和有尊嚴的醫療照護。生命不做無意義的延長,臨終過程不要太長。
四、心理上瞭解死亡之過程和將至,能夠心平氣和地接受,有充分準備,能自主、清楚做的決定,並完成人生回顧,心願已了無牽掛。
五、身後事有清楚和詳細的交代,子孫和重要親友陪伴在側,能與重要親人做生死溝通和告別,彼此心靈交流,「共生」並「共死」(共同陪伴走完生命最後過程)。
六、人生或臨終前,在心靈上能堅持信仰,全然專注和放下,並了解生命的意義和死亡的意義。
七、喪禮後事能預先囑立,家人和子孫能完全尊重,並且以坦然、正向的態度處理並面對死亡這件事。
分類: #臨終處理
發佈時間:4年前